新闻中心
创新赋能护理实践 文化点亮杏林薪火——东直门医院举办首届“岐黄匠心·护暖杏林”护理文创大赛
前期准备·蓄势赋能
为迎接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历时三个月精心筹备首届护理文创大赛。由护理部牵头,联合医务处、医林公司等十余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确立“中医药文化内核+护理实践创新”双轮驱动机制,制定“护理工具优化、职业文化周边、健康科普教具”三大创作赛道,通过线上线下宣讲会激发两院区护理人员的创作热情,为赛事奠定坚实基础。
赛事启航·擘画蓝图
2025年3月18日,大赛在“岐黄匠心·护暖杏林”主题论坛中正式启幕。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要构建中医药护理文化的现代表达范式,让千年岐黄智慧通过文创载体焕发新生。
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刘焱以“三度融合”阐释赛事愿景,希望通过技术彰显人文温度、传统焕发时代生机、职业引发社会共鸣,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文化标识。
创意迸发·跨界破圈
赛事共征集百余件匠心之作,呈现三大创新亮点:
1. 专业深度创新:“悬药映光风铃灯”可用于学校、中医药展馆等场所,帮助学生、参观者直观认识各类中药材的形态,了解中医药知识。
2. 文化符号再造:“东直门医院院徽及杏韵祥辉纪念套章”“仁护时光护士徽章挂表”等作品融入周年年份等元素,与院徽相衬,承载医院发展记忆,兼具美观与收藏价值,“灵云润生杯”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徽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院徽相融合,体现了教育与实践的统一。
3. 生活美学跨界:中药口红采用草本色素提取技术,艾草锤植入智能穴位感应系统,让中医养生理念浸润日常生活。
多维评审·产研对话
由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北京古都学会李欣教授领衔,组建涵盖文化传播专家、临床医护等复合型评审团。通过“创新性、艺术性、实用性、人文性、可传播性”五维评价体系,对作品进行立体化评估。评审专家特别指出:“《艾草锤》《五行云璇宝罐》创造性实现“治未病”理念的场景化应用,《多功能腹带》《文创保温杯》《胶囊晴雨伞》让中医护理智慧突破专业圈层。”
成果转化·薪火相传
赛后举行“文创赋能护理”专题研讨会,确立三大转化路径:
1. 临床实践转化:将五行云璇宝罐、智能护理夜灯等作品投入病房使用,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2. 文化传播延伸:通过医林公司开发“岐黄护光”系列文创周边,打造医院文化名片;
3. 健康科普创新:以醒元扇、天五元香薰等为载体开展中医药养生知识科普,实现“用得到、传得开”的传播效果。
文化新象·未来可期
大赛构建起“临床需求-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通过“实体展陈+虚拟展厅+新媒体传播”三维矩阵,实现中医药护理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正如孔令博副院长总结所言:“这些作品如同杏林新发的枝芽,既扎根于中医文化沃土,又舒展向现代护理的苍穹。”未来,东直门医院将持续深化“护暖杏林”品牌建设,让中医药护理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中医护理人的创新力量。
撰稿:王亚敏
刘洁琼
摄影:陈 博
审核:田润溪
刘 焱
李文杰
审阅:刘子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