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东直门医院成功举办第48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痛风主题)
近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十八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痛风主题)”顺利举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金民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负责人郭继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曾学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曹炜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朱剑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穆荣教授,北京友谊医院风湿科主任刘燕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孟娟教授,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坚教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副院长邱新萍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主任侯秀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唐今扬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徐愿主任医师,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副所长韩曼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石广霞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彦琼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护士长孙清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王海隆教授共计20余人参会,会议由我院风湿病科主任王海隆主持。
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金民首先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本次临床优势病种系列沙龙以一种灵活而新颖的形式将青年专家组织起来,围绕痛风这一专题进行研讨,对于痛风的中西医诊疗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学科的专家参与进来,通过青年沙龙的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负责人郭继华在致辞中就临床优势病种青年沙龙的源流、特色、发展和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本次以痛风为主题的青年沙龙提出期待。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曾学军教授就《痛风现代医学诊治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报告,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现代医学对痛风认识的发展历程。目前对于痛风的认识不断完善和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难点,例如治疗痛风的西药种类不多,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基层管理和长期管理的推行困难,病因、危险因素的溯源困难等。最后,她表示中西医携手将在痛风的攻坚克难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王海隆就《痛风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和特色》进行引导发言,介绍了中医对痛风认识,并通过病例分享展示了中医在调控患者整体状态,减轻靶器官损害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指出中医药的介入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尿酸波动,平稳降低患者血尿酸,对于痛风的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西医结合诊疗平台的构建对于认识痛风、战胜痛风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沙龙现场讨论热烈,来自风湿病科的中西医专家和交叉学科专家各抒己见,就痛风目前面临的困境,中医和西医各自具有的优势,优化中西诊疗的方案,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向和切入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与会专家形成高度共识,认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痛风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具有长足的意义。本次沙龙还为痛风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对于推动痛风在管理、诊疗等方面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作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痛风亚专科建设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科室通过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多个课题,围绕痛风疾病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传承发展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性提出"运脾化湿"治则指导下的中药复方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案在稳定血尿酸波动水平、平稳降低血尿酸方面疗效显著,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在平稳降低尿酸水平同时有效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科室在高尿酸血症、急慢性痛风及难治性痛风等全病程诊疗中取得进展,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从早期干预到全周期管理的完整诊疗体系。
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风湿病科构建了“以科研为龙头、临床为依托、教学为基础、微创为特色,疗效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除痛风专科外,科室在中医原创理论"象数形神气"指导下,创新开展强直性脊柱炎非药物疗法;同时践行"有故无殒"理论,科学运用雷公藤等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建立了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专科发展,以优质服务守护患者健康,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作者:高盈恺
编辑:李雨欣
审核:王海隆 刘丽娟
审阅:刘子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