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长期诚聘高层次人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本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近期院党委启动新一轮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旨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强化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广大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能,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中医医院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结合医院发展规划和工作实际,现发布招聘启事,面向全社会长期诚聘高层次人才。
一、基本条件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无违法违纪和学术不端等情况;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相应岗位工作。
二、岗位设置
1.首席学者(临床型或科研型)。学术造诣高深,在本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果,引领行业学术发展方向,对医院的事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临床诊疗等领域工作具有显著指导作用并将产生重大影响的顶尖级人才。
2.领军学者(科研型)。学术造诣显著,在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创新性、战略性、前瞻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能带领团队协同攻关,产出标志性成果的领军型人才。
3.青年学者(科研型)。具有良好的学术造诣,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研究成绩或学术成果,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发展潜力,能够带领本学科向国内外一流水平迈进的青年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4.学术带头人(临床型)。具有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造诣,在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临床学术经验,在学术传承和继承人培养方面具有较好成效。能够组织团队有效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并为团队培养临床和科研复合型临床人才。
5.学科带头人(临床型)。具有丰富的医教研和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技术,掌握本学科的临床前沿知识,具备多学科诊疗思维,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能力,能够胜任科室管理工作,能有效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医教研等各项工作。
6.青年骨干(临床型或科研型)。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具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已在本领域形成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骨干青年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7.特殊技能人才。在所从事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特殊专业技能,符合医院紧缺或急需岗位的特殊技能型人才,包括专业技术和行政后勤等各岗位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才。
三、待遇保障
1.全职引进。全职引进来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医院事业编制管理,符合京外调干条件者,可按相关政策办理户口迁入手续。有临时中转用房需求者,可申请入住医院人才用房。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从优兑现,由院党委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就高确定薪酬待遇标准和科研配套经费。
2.柔性引进。不能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采取柔性方式兼职引进,由院党委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柔性引进待遇和科研配套经费(需签订柔性引进考核目标协议)。
四、报名须知
东直门医院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长期有效,欢迎通过个人自荐、同事举荐、组织推荐等不同形式向医院推荐人才。医院将根据报名情况,分阶段组织简历初筛,对于符合医院需求者,将择期组织评议考核,并根据医院实际需要择优引进。
有意申报各岗位高层次人才应聘者,具体细节请先行联系人事处后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指定邮箱:dzmyyrcyj@126.com,并注明拟聘人才岗位类型,我们将及时查收并接洽沟通。
简历材料一般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绩、主持科研项目情况、代表性论文论著、专利及获奖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支撑材料。建议所有材料生成一个pdf文件,以“姓名+人才层次”命名。(申请人应确保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如在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医院有权终止引进流程,申请人自行承担后果。)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咨询电话:010-84013258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朝阳苑人事处
六、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临床医学院,是首批国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国家示范中医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基地和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医学中心(中医辅导类)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医院始终坚持“人才第一”理念,建设了一支以学术大师为引领、名医名家为主体、中青年骨干为后继的专家队伍,成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医院创造了中医脑病学科“一门三院士”的奇迹,培养了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20人,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医院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北京市杰青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0人。
医院现有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数智中医慢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北京市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列全国中医系统前三。医院注重平台建设,以权威机构和优势平台承载多项高层次研发项目,产出临床科研开发的丰硕成果,在研究型中医院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